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
武汉自然博物馆・贝林大河生命馆即将于2018年6月29日开馆试运行,7月18日正式开馆。 目前,我馆已经推出系列开馆前预热活动。乘坐武汉地铁2号线的小伙伴们可关注我们的活动海报。 MORE
2018环球自然日——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湖北地区决赛结束了。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华中农业大学、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、湖北艺术职业学院、武汉博物馆、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、重拾水杉自然教育机构等重量级单位的评审专家们严格把关,最终有23组参赛队脱颖而出(其中展览组11组、表演组5组、英文组7组),获得晋级全球总决赛的名额。 英文组晋级名单 中文组晋级名单 一等奖 &
6月2日,由长江文明馆承办的2018环球自然日——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湖北地区决赛成功开展。49组参赛队伍角逐环球自然日全球总决赛的参赛资格,其中表演组13组,展览组36组(中文27组、英文9组)。 今年环球自然日的主题是:“过去、现在、未来——把握创新的来龙去脉”。选手们在决赛中大招频出,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,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。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华
似虎非虎的虎猫 虎猫,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野猫,属于食肉目猫科虎猫属,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。看似普通的一种野猫,却被生物学家评为“最难描述的猫科动物”之一,因为虎猫身上的花纹实在太复杂多样了,既有虎的条纹,又有豹的梅花斑,还有猎豹的实心点。虎猫为独居性动物,一般在黄昏到黎明的这段时间觅食,以犰狳、负鼠等多种脊椎动物和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。武汉自然博物馆·贝林大河生命馆的虎猫标本在亚马孙河展出。
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肉食性有袋类 袋獾,为袋鼬目袋鼬科袋獾属的唯一现存种,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肉食性有袋类,仅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。皮毛黑色,胸部和臀部有不规则的白斑。平均体长65厘米,体重8千克。尾巴粗壮,储存有丰厚的脂肪,基部的臭腺能够释放出浓烈的刺鼻气味,用于标记领地。白天在灌丛或洞穴休息,夜间捕食,听觉、嗅觉、视觉都很灵敏。雌性袋獾有育儿袋,开口朝下,不同于袋鼠。 武汉自然博物馆·贝林大河生命馆的袋獾标本在墨累河展出。
中加马门溪龙 体长约24米,它的颈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。马门溪龙广泛分布于于我国晚侏罗世地层中,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类蜥脚类恐龙。在形态特征上:一是恐龙中颈椎数目最多的,共有19节(哺乳动物颈椎一般是7节,鸟类一般是8-25节);二是脖子最长的,最长颈部可达12.1米;三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个体最大的。此外,它还是地域分布最广,化石最丰富,种类最多的恐龙化石。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恐龙研究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猎豹(Acinonyx jubatus) 英文名:cheetah 猎豹,属于食肉目猫科猎豹属唯一的现存种,主要分布在非洲。与豹不同,猎豹脸上有两条标志性的黑色泪痕,身上布满黑色实心斑点。猎豹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,能在3秒内达到最大速度110km/h,被称为动物界中的“短跑冠军”。获此殊荣的秘诀可能在于它小而轻的头骨、瘦长的身体以及像弹簧一样容易弯曲的脊椎骨,既有利于快速启动,又能减小奔跑时的阻力。
北极狐(Vulpes lagopus) 英文名:arctic fox 北极狐,为食肉目犬科狐属的一种,分布在北极冻原地带,能够忍受零下70度的低温。皮毛较厚,保暖性好,也是唯一脚垫有毛发覆盖的犬科动物。冬夏毛色不同,冬季为雪白色,夏季为浅灰色或棕色。捕食多依靠听觉和嗅觉,食物包括多种小型动物如旅鼠、田鼠、鱼类、鸟类以及腐肉、浆果、无脊椎动物等。
Notice in the hall
Notice in the hall
Traffic map
Traffic map
Catering
Catering
parking
parking
Online ticketing
Online ticketing